骨傷科基礎解剖學 在職進修課程一覽表
- Liying Shieh
- 2024年4月23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第一篇 運動系統
第一章 骨學
第一節 總論
一、骨的形態
二、骨的構造
三、骨的化學成分和物理特性
四、骨的發生和生長
第二節 軀幹骨
第三節 四肢骨
第二章 關節學
第一節 概述
一、骨和骨的直接連結
二、骨和骨的間接連結
第二節 軀幹骨的連結
第三節 顱骨的連結
第四節 四肢骨的連結
第三章 肌學
第一節 總論
一、肌的形態和構造
二、肌的起止與配佈
三、肌的補助結構
第二節 軀幹肌的解剖、起止點與動作
第三節 頭頸肌的解剖、起止點與動作
第四節 四肢肌的解剖、起止點與動作
第二篇 神經系統
第一章 總論
一、神經系統的分區
二、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
三、神經系統的活動方式
四、神經系統的常用術語
第二章 中樞神經系統的結構與解剖
第 一節 脊髓
一、脊髓的位置和型態
二、脊髓節段及其與椎骨的對應關係
三、脊髓的內部結構
四、脊髓的功能
第二節 中樞神經的傳導通路
第三節 腦和脊髓的被膜
第三章 周圍神經系統結構與解剖
第一節 脊神經
一、頸叢
二、臂叢
三、胸神經前支
四、腰叢
五、骶叢
六、脊神經分布規則
第二節 腦神經
第三節 自律神經
第三篇 頸腰背痛的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第一章 結締組織疾病及其病理
第一節 結締組織與筋膜
第二節 筋膜的層次與組成
第三節 筋膜的功能
第四節 筋膜與疼痛的關係
第五節 結締組織疾病
第二章 脊柱退行性改變及其病理
第一節 脊柱退行性變
第二節 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
第三節 椎間小關節的退行性改變
第四節 肌肉、韌帶附著點的退行性變
第五節 腰椎退行性變與臨床症狀關係
第三章 炎症與頸腰背痛
第一節 化膿性炎症與頸腰背痛
第二節 無菌性炎症與頸腰背痛
第四章 周圍神經被擠(嵌)壓後的病理改變
第一節 損傷反應
第二節 顯微血管通透性的增加
第四篇 疼痛與壓痛點
第一章 痛覺傳遞學說簡介
第一節 末梢痛覺受體
第二節 痛覺的中樞結構
第三節 痛覺感受器輸入信號與機體反應
第四節 與疼痛傳遞有關的介質
第五節 嗎啡類鴉片受體的鎮痛作用及部位
第六節 關於閘門控制學說
第二章 神經根受壓後的病理生理學
第一節 神經根的構成
第二節 神經根受到急性壓迫後的變化
第三節 神經根受到慢性壓迫的變化
第四節 脊神經根與竇椎神經的關係
第五節 神經根受壓後引起的肌萎縮
第六節 神經根畸形與受壓
第三章 植物神經系統與頸肩腰痛
第一節 脊柱與椎旁的植物神經鏈
第二節 環境變化對頸肩腰痛的影響
第四章 牽涉痛
第一節 有關牽涉痛的學說
第二節 椎體及其附件病變引起的牽涉痛
第三節 牽涉痛與放射性痛的區別
第五章 壓痛點與放射痛
第一節 壓痛點的形成及特點
第二節 放射痛
Comentarios